第01版:要闻 下一版  
上一篇 下一篇

为3.2万亩芒果打通“任督二脉”

太平乡11.5公里产业路建设开工

本报讯(周娟 张东沛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)日前,仁和区太平乡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开工仪式在革新村举行。该工程总投资800万元,通过11.5公里道路修建,为当地村民打通“出行路”、畅通3.2万亩芒果“产业路”,同时,带动38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,预计发放劳务报酬超400万元,实现“当下挣钱”与“长远增收”的双向“奔富”。

“家中8亩芒果全靠这条唯一的出村路,雨季河水漫路寸步难行,加之道路坑洼不平,芒果运输损耗也大。”施工现场,革新村沟边组村民熊孙勇手握铁铲干得分外卖力,“等新路修通,果子少损伤、运费少开支,收入还能再涨。”

该工程采用村民自建方式建设,覆盖太平乡革新、先锋、河边三个村,共包含5条道路建设,将全线实现水泥硬化和路面拓宽。革新、先锋、河边三村以发展芒果产业为主,但长期落后的交通条件制约产业发展,道路改善后,运输将更加便捷,芒果销售单价也能得到提升,可助力产业良性发展。

建设期间,太平乡将与工程方合作,通过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、发放劳务报酬、开展技能培训和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,有效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,提升就业技能,实现“赈济”与“建设”的双重目标,充分发挥“以工代赈”的政策效应。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。

“参与家乡建设,看着道路成型,很有成就感。更重要的是,在工地上能学习技能。”先锋村村民沙国红对道路修建充满期待。作为项目普工,他每天收入180元,计划干满一年工期。务工时间也是他提升技能的关键期,沙国红的目标很明确,掌握技术,在后续铺设砖石、硬化路面阶段,争取成为日薪300元的技术工,实现从“劳力型”到“技能型”的转变。

  •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

  •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

  • 攀枝花铁路到发旅客23.5万人次

  • 大力探索先富带后富的盐边实践模式 让群众更好地共享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成果

  • 太平乡11.5公里产业路建设开工

  • 节日坚守抢进度 重点项目建设“不打烊”

  • 把课堂“搬”进生产车间

  •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(攀枝花日报社、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)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  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30005
   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047号
    蜀ICP备2023016275号-1
    Copyright© 2010 - 2025 pzhk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